日本機電產業輝煌難再
1月10日,鬆下電器產業在其經營方針說明會上宣布,該公司將投資2800億日元,在日本兵庫縣建設年產能滿足生產1000萬台等離子電視機需要的目前世界最大規模的平板工廠。夏普、索尼等各大廠商也紛紛出台投資增產、改進技術、開發新品的計劃,意欲在新一輪競爭中勝出,重新劃分市場份額。
在世界產業陷入低穀的本世紀初,日本各大機電公司,如鬆下電器、日立製作所等10家最大企業經營效益均陷於赤字,其後,各公司不得不削減投資,收縮戰線,希望通過資產重組,增強自身的實力。近一兩年來,隨著日本經濟整體好轉,日本機電產業的一些大公司開始重新擴大投資,力圖恢複往日的輝煌。
去年10月下旬,日本東芝公司宣布以41.6億美元收購美國核電站建造企業西屋電氣公司77%的股份,完成對後者的收購。東芝公司是日本核電站的主要建造商,占日本核電站建造市場的35%。收購西屋公司將使該公司在全球核電站建造市場的份額提高到28%,並給東芝公司帶來一項新的技術優勢。東芝公司預計,將西屋納入旗下後,它的核電站建造業務將從目前的每年17億美元迅速擴張至2015年的59億美元,2020年達到76億美元。
日本機電企業是否已經走出泥沼步入坦途?這個結論還為時過早。鬆下電器投巨資生產的薄型平板在全球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但其它日本機電企業以及韓國、台灣地區的廠家也已具備了相當的資金與實力,而市場已明顯呈現出飽合狀態。在去年美國的聖誕商戰中,42英寸等離子電視已經降到1000美元以下。可以預見的是,在這一領域內的競爭將日趨白熱化。所以,連日本媒體都在質疑:鬆下的投資究竟能產生多大的效益?恐怕有不少的成分是在賭一把。
日本機電產業界也一直存在著相互間競爭對手多、效益不高、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在過去幾年的企業整合中,這一問題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除有10家生產存儲器廠家合並為1家公司外,較大規模的公司整合因為諸多原因,並沒有多大的進展。而這一時期,韓國和台灣地區的機電產業,特別是IT產業迅速發展,市場份額不斷擴大,日本企業的收益則每況愈下。
據一家日本著名的證券公司調查透露,日本大型機電廠商的收益高峰持續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其後利潤一路下滑,雖然目前呈V字型恢複,但即便是收益較好的鬆下公司也隻比低穀時略有起色。在目前的電器領域,美國的IT企業利用軟件和互聯網構築了高附加值的A產業模式,並占有比較大的優勢;而在亞洲,包括日本在內,形成了降低生產成本、擴大生產規模,搶占市場份額的產業模式。在這種情形下,日本機電產業能否重溫舊夢仍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谘詢熱線
133-6050-3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