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淨化產品誰來淨化
摘要:現代人一生有60%在室內度過,在城市這個數字更高達80%到90%,建築、裝修、家具和現代化的家電、辦公器材等造成的室內環境汙染問題相伴而生。企業主要分布在廣東、浙江、福建等地區,在營業額超過1000萬元的企業中,多數企業主要生產空氣淨化器、新風換氣機和空氣加濕器等產品。其中普通淨化器市場產品同質化程度高,而高端產品類型較少,競爭程度低。
據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監測工作委員會統計數字表明,目前全國共有室內空氣淨化治理產品生產和代理企業200餘家,平均每家企業的年營業額約為3800萬元,市場規模約為90億元人民幣。在室內環境淨化治理產品生產和代理行業中,中小企業數量居多,約占總數的64%,年營業額普遍低於1000萬元人民幣,其中一部分是生產空氣淨化材料的企業,其年產值多集中在500萬-1000萬元,最多也不超過2000萬元。
近日,我國第一部《室內空氣淨化產品淨化效果測定方法》正式發布,作為室內空氣淨化產品淨化效果測試的統一規定,該辦法已於12月1日開始實施。然而,記者在京城各大超市、家電賣場和家居建材市場發現,市麵上銷售的室內空氣淨化產品多種多樣,從淨化器、淨化液、甲醛消除劑、裝修除味劑、光觸媒等等不一而足,且都標稱能夠淨化空氣,迅速清除室內裝修汙染,然而這些產品是否都能奏效呢?
全能產品多數吹牛
在家樂福以及大中、國美等家電賣場,記者發現,即使是同一品牌的空氣淨化器價格差距也很大,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除了淨化空間大小不同外,最大的區別是低檔機僅針對空氣中的粉塵、異味,附帶除有害氣體功能,而3780元的高檔機則是“全能選手”,不但除粉塵、除異味、除有害氣體、加濕空氣,且特別針對甲醛,號稱“30平方米房間,12個小時內消除99%的甲醛、90%多的懸浮顆粒物”。
《室內空氣淨化產品淨化效果測定方法》編製單位——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監測委員會有關人士表示,由於空氣淨化產品屬於新型行業,目前中國隻有空氣淨化器的A標準——《空氣淨化器》標準(GB/T-2002),其他淨化材料尚沒有檢測標準,各企業對自己產品的廣告宣傳多帶有誇大之詞,不少都宣稱高達90%以上的淨化效果,並且可以對多種有害氣體全方位降解等等。
實際上該委員會對空氣淨化產品進行試驗結果表明,七種空氣淨化產品,其中國產品牌2個,進口品牌5個,其淨化產品效果最高的為80%,最低的僅為20%,且市場上的空氣淨化產品都隻針對某一種汙染有明顯效果,尚沒有一種產品可以“通殺”多種室內有害氣體。以現在比較常見的一些專門針對甲醛的空氣淨化劑(粉/液)為例,如未達到安全標準,會分解出其他一些有害物質,更加汙染空氣,而多數空氣淨化器隻是一般的負離子、臭氧消毒裝置,其采用的技術如果處理得不好,會產生二氧化氮,和汽車尾氣的主要成分相同。
專家提醒消費者,室內空氣淨化產品的效果並不像廠家、商家宣傳炒作的那樣高,而且需要在一定時間、光照、施工技術等條件下,才能產生不同程度的淨化效果,沒有全能的空氣淨化機,也沒有萬能的空氣淨化材料。據了解,《方法》出台後將直接作用於檢測機構對產品檢測的報告,報告將對空氣淨化產品的淨化效果,如淨化範圍、程度等進行明示,這對消費者選擇有一定指導作用。
高淨化率≠超大顆粒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其實,在宣傳中經常提到的所謂“高淨化率”,實際上是以“超大顆粒”為代價的,而按照國際標準,效率數值必須以國際統一的0.3u顆粒測試(DOP測試)得到,設想如果用“花生米大小的顆粒”作測試,當然“淨化效率100%”。
專家建議,選擇合適的空氣淨化產品,最重要的是以每小時出風量和淨化效率數值的乘積作為衡量標準:
如:100立方米/小時(出風量)
谘詢熱線
133-6050-3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