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潮濕黴菌泛濫!食品生產車間黴菌超標處理方法
【食品論壇·大講堂】食品安全合規管理智慧平台
食品加工過程中“微汙染源”很多,如何防止食品被汙染乃是一重要課題。黴菌作為微汙染源中的一種,如果不加以控製勢必會影響到食品保質期的長短。
那又如何控製黴菌汙染食品呢?
殺菌消毒專家認為:控製黴菌汙染,首先要了解黴菌的生長環境、汙染食品的條件。在此基礎上,方可以提出合理的防控措施,提高食品衛生質量。
[
一、常見黴菌
]
1曲黴
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它以土壤或空氣為媒介,而汙染至食品原料。該黴在原料貯藏期間幾乎不會死亡。因其對幹燥抗性強,故常在一些幹燥食品中被分離出來,而糖類和殼類處理工廠,也常被此類黴菌汙染。曲黴會產生黃曲毒素,為天然致癌物質中致癌性最強的黴菌毒素。
2青黴
與曲黴一樣在自然界中廣泛分布,而且具同樣的生態,但曲黴生長於中溫至高溫,而青黴以中溫性為主,青黴也是以土壤和空氣為媒介,而汙染至食品原料中,是幹燥性殼物產品處理工廠的主要黴菌。其有害性是造成食品腐敗和產生黴菌毒素以及誘發過敏。
3毛黴
毛黴在土壤、糞便、禾草及空氣等環境中存在。在高溫、高濕度以及通風不良的條件下生長良好。在工廠濕度高的環境、通風不良的環境與氣溫差異顯著的地方(如濕的地板和天花板),常有此黴菌存在。
4交鏈孢黴
屬中溫性和好濕性黴菌。其有害性是造成腐朽、腐敗和過敏。在高濕度的工廠環境(如魚肉、水產加工與肉食加工環境)的天花板、牆與地板、配水管的黑色黴菌,幾乎為該菌或枝孢黴。
5鐮刀菌
是一類世界性分布的真菌,它不僅可以在土壤中越冬越夏,還可侵染多種植物(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藥用植物及觀賞植物),引起植物的根腐、莖腐、莖基腐、花腐和穗腐等多種病害,寄主植物達100餘種。食用黴變的糧食可導致人患病和死亡。某些菌種可誘發人皮膚和角膜潰瘍。惡性腫瘤的發生可能與有的菌種有關。
6根黴
黑根黴也稱匐枝根黴,分布廣泛,常出現於生黴的食品上,瓜果蔬菜等在運輸和貯藏中的腐爛及甘薯的軟腐都與其有關。黑根黴(ATCC6227b)是目前發酵工業上常使用的微生物菌種。黑根黴的最適生長溫度約為2~8℃,超過32℃不再生長。
[
二、黴菌生長習性
]
與黴菌的生長繁殖關係密切的有水份、溫度、基質、通風等條件,為此,隻有充分的了解黴菌的生長習性,才能為下一步控製黴菌提供理論依據。
1水分
黴菌生長繁殖主要條件之一是必須保持一定的水分,大部分黴菌於濕度90%以上,水含量18%的高濕度環境下以上容易生長。當食品中的水分活性值為0.98時,黴菌最易生長繁殖。
2溫度
溫度對黴菌的繁殖及產毒影響同樣重要。大多數黴菌繁殖最適宜的溫度為25~30℃,在0℃以下或30℃以上,不能產毒或產毒力減弱。如黃曲黴的最適生長溫度37℃左右,最適產毒溫度為28-32℃。
3氧
黴菌為絕對好氣性微生物,於通氣良好環境下生長較好,故厭氧下其生長可被抑製。
4食品基質
與其它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條件一樣,不同的食品基質黴菌生長的情況是不同的,一般而言,黴菌則在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成分的植物性食品原料中繁殖。
三、食品工廠中黴菌汙染的來源
不同的食品工廠由於產品種類不同,故汙染的黴菌種類也有所差異。共同的汙染源可能來自於水、通風良否、操作人員與食品原料。
1高濕度和水汽引起的黴菌汙染
高濕度場所的黴菌汙染,濕度高於85-90%的環境,黴菌會生長很快。食品加工過程中常產生大量水汽,易造成牆壁潮濕及冷凝水形成的情況。木質及混凝土結構的建材也會附著黴菌,故食品工廠內,宜少用木質的物體。
2空氣流動傳播的黴菌汙染
黴菌通過空氣流動傳播,生產車間空氣淨化效果不理想導致外界黴菌入侵。在建築物的構造中,應保持通風才不易產生黴菌。在一些通風不良的地方,由於原料附著以及使用易吸濕的混凝土、木材及纖維等材質時,一旦有黴菌生長時,黴菌孢子會四散飛揚,其蔓延速度非常快速,直接或間接的汙染成品、輸送帶、機械與操作人員手指等處。當工廠旁為果園,果實成熟開始腐爛長黴時,空氣中的黴菌也特別多,此時也易造成工廠內空氣的汙染。在濕度高及通風不良的場所,可看見枝孢黴、交鏈孢黴等黴菌生長。
3水環境中的黴菌汙染
一些水槽、水桶、水管、自來水的水龍頭、自來水管、地板與底板等處,由於長期貯水,所以汙染情形特別常見。如,車間地麵、明溝、氣帽有積水潮濕;冷凝水的管路、牆壁、天花板、空調口等;生產過程產生的液體廢棄物未及時清理出車間;離牆離地近的設備表麵、潮濕牆麵、冷風機容易產生冷凝水滋生黴菌。
這些水環境中的黴菌,屬好濕性黴菌(孢子在Aw0.9以上萌發,在Aw1時為其最適生長Aw),在自然環境中孢子形成粘塊狀,當接觸水的瞬間即四散飛去,孢子粘塊也會借空中浮遊,造成汙染。
4人員、物料不潔的黴菌汙染
操作人員和物料也是黴菌的汙染源。包材的汙染,如瓦楞紙箱,包裝或罐裝食品的包裝袋、包裝瓶、瓶蓋等;生產過程防護不當造成的黴菌汙染;進入車間的人員手部消毒不徹底、不潔淨衣物;物料不潔淨帶入黴菌。
5食品原料的黴菌汙染
食品原料中一些殼粉原料、畜肉、糖質原料、蔬菜與水果等所含的黴菌,在工廠內的加工過程中四處飛散,往往造成工廠內的黴菌汙染。在肉品加工廠內的瓷磚上汙染的黴菌,主要為PhomaAureobasidium(為空氣中的黴菌)。在麵包製造廠的攪拌機的外壁上,可發現黑色斑點狀的黴菌,此類黴菌為殼粉原料中的主要黴菌———曲黴。
四、黴菌汙染的防治措施
1溫濕度控製
控製車間的溫度和濕度,溫度在24度以下,濕度在55%以下,因為過高的溫濕度會促進黴菌的生長。必要時應裝設有效的換氣設施,班中每2小時用風機及時將含有大量水分的空氣排出車間,以防止室內溫度過高、蒸汽凝結或異味等發生。
2化學處理
酒精噴霧消毒是製造食品時防止黴菌與細菌汙染常用的方法,每天班前、班後對車間內部牆壁、風機、下水道、案麵、手部、圍裙套袖、牆壁、下水道實施75%的酒精或消毒劑噴灑,殺滅黴菌。對於製造環境的天花板、壁麵與地板等,為防止黴菌汙染,應采用防腐蝕、抗黴菌與防止結露的施工及材料。
3紫外線照射或臭氧處理
人員的工作服、更衣室等,必須保持衛生清潔,定期清洗和進行紫外線或臭氧殺菌30分鍾以上,防止人為造成黴菌的交叉汙染(不可在有人情況下殺菌)。紫外線對黴菌孢子的殺菌效果有限時,可適當配合酒精噴霧等方法進行處理。
4潔淨室
人員的工作服、更衣室等,必須保持衛生清潔,定期清洗和進行紫外線或臭氧殺菌30分鍾以上,防止人為造成黴菌的交叉汙染(不可在有人情況下殺菌)。紫外線對黴菌孢子的殺菌效果有限時,可適當配合酒精噴霧等方法進行處理。
5車間衛生控製
首先要保持生產車間的內部工具的清潔和衛生,注意對一些衛生死角進行嚴格的衛生清理和保持(每半月實施一次深度清潔)。即管理者與操作人員應具有衛生觀念,隨時注意操作的衛生與減少汙染的可能性,必須從加強員工衛生教育著手。
來源:食品論壇網友轉載分享
歡迎與食品人在線交流
生產技術添加劑工廠設施
質量管理行業監管餐飲管理
體係認證包裝儲運實驗室管理
微生物理化儀器分析
保健食品企業管理職場人生
食品夥伴網,網聚食品人
部分文章轉自網絡,侵權或稿費請聯係
食品夥伴網矩陣
食品夥伴網食品論壇
食品
晚九點
食品研發
與生產
食品標法圈
食品
質量管理
食品
實驗室服務
食品邦
食品安全
風向標
HACCP
聯盟
理化檢測
食品飲料
創新研究
特殊食品
與添加劑
食品供應鏈
管理
微生物檢測
食品飲料
產業研究
Global
Foodmate
餐飲
質量安全
儀器分析
感官科學
與評定
飼料和寵物
食品合規
食農
認證聯盟
實驗室管理
與服務
食品原料
供需服務
工業化
餐飲聯盟
酒類技術
與認證聯盟
LabPTP
能力驗證
肉製品聯盟
食學寶
(微課堂)
食品會議
培訓中心
計量夥伴
水產加工
技術聯盟
食品有意思食品學生匯
食品實驗室
信息化管理
寵物食品食育網
食品職業
技能中心
動植物
檢驗檢疫
休閑零食傳實翻譯國際食品
食品夥伴網
國際站
烘焙食品
聯盟
功能食品
食品夥伴網
商務中心
會展食訊食用菌乳品匯
食品
人才中心
藥物微生物
檢驗
食品采樣服務
環境
監測聯盟
化妝品
合規聯盟
化妝品
檢驗技術
北京食品
聯盟
食品標準查詢食品法規查詢食品論壇交流
谘詢熱線
133-6050-3273